评论:中国的改革,世界的机遇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援引这一古语来介绍中国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习近平同时指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不仅将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推动力量,而且将为世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习近平所指的“发展机遇”,可从以下两个维度来理解:得益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经济发展将为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动力;中国式发展道路更将为世界提供启示——唯有坚持独立自主的高度自觉与定力,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向在座的欧洲政要再度阐释了“中国梦”,并重申了中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13亿人口的大国快速步入现代化,这对于世界发展的机遇不可谓不巨。而中国正在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无疑将确保这一前景更快更好实现。

   具体而言,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望进一步理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而释放市场活力,为世界经济持续复苏提供动力。而在全球实体经济面临“融资难”的背景下,中国官方致力于简化企业对外投资的流程、下放审批权限,料将鼓励更多企业“走出去”,从而推动全球实体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新一届政府致力于建设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并探索实施“负面清单”等管理模式,这一系列改革措施致力于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赢得了外界的积极评价。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访问欧洲期间,习近平主席再次对世界表明了中国坚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的坚定意志。中国改革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就,也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维度。

   “冷战”结束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与制度模式一度被一些国家和地区奉为圭臬,但盲目照搬却造成了一个个“欲速不达”的负面案例。近年来,发生在利比亚、埃及、乌克兰等多国的乱局一再表明,在国家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这个根本性问题上,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不仅无出路可言,而且终将伤及自身,痛失发展机遇。

   有鉴于此,中国立足于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可为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提供参照。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不久前刊文指出,中国有能力处理国家建设方面的重大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困扰西方国家数十年,例如,中国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实现数亿农民享受养老保险——这要比美国公共养老保险体系的总人口多得多。

   与此同时,中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亦注重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学习消化国际通行规则,这一交流互鉴的心态集中体现在上海自贸区等新一届政府适应新形势的一系列改革探索,这种“蹄急而步稳”的务实态度不仅有利于中国改革的稳步推进,更为国际社会探索发展道路与制度模式提供了镜鉴。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坚持“不盲从”的中国业已取得让世人瞩目的成就,而借重新一轮的全方位改革,中国回馈给世界的,将是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机遇。(完)